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为什么常识会撒谎》读书笔记

《为什么常识会撒谎》读书笔记

今天带给大家的读书笔记是《为什么常识会撒谎》,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知识和观点。其中,有些是我们从小就被灌输的“常识”,而有些则是新近兴起的流行看法。然而,这些看似理所当然的“常识”,真的就是绝对正确的吗?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一本书——《为什么常识会撒谎》,就为我们揭示了这一问题的本质。这本书的英文版书名为《The Big Questions》,副标题意为“数学、经济学和物理学中的哲学思考”。作者史蒂夫·兰兹伯格,一位美国知名的经济学专栏作家和撰稿人,以其独特的哲学视角和理性思维,对道德、知识、信念、理性和真实与虚幻这五大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引导我们对一些习以为常的“常识”进行重新审视。

一、道德:没有绝对的善恶

道德,是我们衡量一个人行为好坏的标准。然而,这个标准真的就是绝对的吗?书中,作者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在道德领域,人们往往习惯于用“道义论哲学”或“结果论哲学”来判断一个行为的对错。道义论哲学强调行为的正当性,认为某些行为本身就是对的或错的,无需考虑其结果。而结果论哲学则侧重于行为的结果,认为只要结果是好的,那么行为就可以被接受。

以撒谎为例,道义论哲学认为撒谎本身就是错误的,无论其动机和结果如何。而结果论哲学则可能会为某些出于善意或保护他人的撒谎行为开脱,因为这些行为最终带来了积极的结果。这种分歧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比如医生为了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而隐瞒病情,或是家长为了激励孩子而夸大其表现。这些行为在道义论哲学看来可能是错误的,但在结果论哲学中却可能被视为正当。

进一步来说,道德判断往往受到个人价值观、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在不同的情境下,同一个行为可能被不同的人视为对或错。比如,在某些文化中,为了家族荣誉而牺牲个人利益被视为高尚;而在另一些文化中,这种行为则可能被视为自私和无情。因此,作者认为,没有一个道德理论可以适用于所有的情况,道德判断的本质在于与自身利益无关的选择行为。

二、知识:逻辑推导并非万能

在知识层面,我们常常认为,通过严格的逻辑推导得出的结论一定是正确的。然而,现实却往往并非如此。书中,作者通过一系列生动的例子,揭示了逻辑推导的局限性。比如,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提高烟草税后,吸烟人数减少,癌症发病率也随之下降。这是否意味着吸烟导致癌症呢?答案并非如此。因为这一变化可能只是对那些对税负增加敏感的人群产生了影响,而并不能证明吸烟与癌症之间的直接因果关系。

再比如,数学中的公理,如“0是自然数”,虽然被广泛接受,但却无法通过逻辑推导来证明其正确性。这些公理在人们发现之前就已经存在,无论人们是否认识到它们,它们都是真实存在的。因此,我们必须承认,有些事物是存在的,但无法被证明。

此外,相关性并不等于因果关系。很多看似相关的现象之间,可能并不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比如,人们可能会认为,性伙伴越多,感染艾滋病的几率就越高。然而,这一观点却忽略了其他可能的因素,如性行为的保护措施、个人的卫生习惯等。因此,我们不能仅凭相关性就断定两个现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三、信念:坚守与动摇

信念,是我们内心深处的坚守。然而,这些信念真的都是出自真心的吗?作者指出,很多时候,我们的信念可能只是基于某种习惯或传统,而并非经过深思熟虑的选择。这些信念在面临挑战时,往往容易动摇。

比如,在贸易保护主义的问题上,很多人可能会因为错误的信念而在大选中投下错误的一票。即使他们后来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也可能因为觉得自己的投票不会影响大局而继续坚守这一信念。这种未经思考的信念是最经不起考验的。

此外,人们在坚守信念时,往往会受到虚荣心的影响。比如,在两个特工提供相互矛盾的情报时,人们可能会更倾向于相信那些与自己原有信念相符的情报,而忽略其他可能的证据。这种虚荣心使得人们更容易陷入错误的漩涡中无法自拔。

四、理性:整体与个体的视角

理性,是我们看待事物的一种方式。然而,不同的人可能会因为思维方式的不同而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书中,作者通过排号的例子,展示了经济学家和普通人在看待同一事物时的差异。经济学家从整体出发,认为排号调整会带来混乱和不公平;而普通人则更注重个体的便利和效率。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提倡理性地看待问题。然而,人毕竟是感性的动物,很难做到完全理性。比如,在对待污染征税的问题上,虽然从理性的角度来看,征税可以让污染者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后果,但实际操作中却可能面临诸多困难。污染者可能会认为交了税就可以继续污染,这使得征税的效果大打折扣。

对于学生而言,培养理性的思维方式尤为重要。比如,在选择大学专业时,应该从理性的角度出发,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因为热爱可以带来更多的耐心和信心,从而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学生可能会受到家长、老师或社会舆论的影响而选择自己不喜欢的专业,最终导致学业和职业生涯的不顺。

五、真实与虚幻:经济模型的启示

真实与虚幻,是我们常常需要面对的问题。在经济学中,经济模型就是一种虚构出来的真实,用来指导现实。虽然这些模型往往与现实世界存在差距,但它们却能够揭示出一些重要的经济规律。

比如,龟兔赛跑的经济模型就说明了“缓慢但一直坚持可以在比赛中获胜”的道理。这个看似不符合实际的寓言故事,却可以被转化为一个经济模型来指导现实生活中的决策。同样地,小罗伯特·卢卡斯的经济模型虽然与现实世界存在很大差异,但却能够反映出人们逐渐成长、变老以及为了养老而储蓄等重要方面。

这些虚幻的经济模型虽然与现实存在差距,但它们却能够让我们领悟到更多可以在真实世界里得到实施的方式。通过构建和分析这些模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现实世界中的经济现象,并制定出更加合理的政策。

结语

《为什么常识会撒谎》这本书通过深入剖析道德、知识、信念、理性和真实与虚幻这五大方面,引导我们对一些习以为常的“常识”进行重新审视。作者以其独特的哲学视角和理性思维,为我们揭示了这些“常识”背后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和批判性思维,不断质疑和挑战那些看似理所当然的观点和做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理解这个世界的本质并做出正确的决策。

读书心得:《为什么常识会撒谎》挑战认知,哲学视角审视常识。理性思维揭秘现象本质,打破固有观念,启发独立思考。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 《为什么常识会撒谎》读书笔记

评论 抢沙发

更好的WordPress主题

支持快讯、专题、百度收录推送、人机验证、多级分类筛选器,适用于垂直站点、科技博客、个人站,扁平化设计、简洁白色、超多功能配置、会员中心、直达链接、文章图片弹窗、自动缩略图等...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提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