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优秀的绵羊》读书笔记

《优秀的绵羊》深度解读:透视美国大学教育的真相

今天带给大家的读书笔记是《优秀的绵羊》,在当今社会,教育问题始终牵动着亿万家庭的心,尤其是关于孩子上大学的选择,更是让无数家长费尽心思。当我们谈论起美国的教育,特别是其大学教育时,往往充满了羡慕与向往。常春藤名校的光环、自由开放的学术氛围、世界顶尖的师资力量……这一切似乎都构成了我们心中理想的教育乌托邦。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优秀的绵羊》这本书,透过作者威廉·德雷谢维奇的独特视角,重新审视美国大学教育的真相。

一、常春藤名校:精英阶层的游戏场?

提到美国大学,常春藤名校无疑是绕不开的话题。哈佛、耶鲁、普林斯顿……这些名字不仅代表着世界顶尖的学术水平,更承载着无数人的梦想与希望。然而,《优秀的绵羊》一书却向我们揭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常春藤名校的教育方式,其实是一种变相的应试教育,而非我们普遍认为的素质教育。

回溯历史,常春藤盟校最初只是一个大学体育赛事联盟,但其背后却隐藏着深厚的阶层壁垒。这些大学最初主要是为美国上层社会的子弟提供教育服务的,他们通过让子女上同一所学校来建立政治、经济上的联系。贵族们赞助名校,让自己的孩子在这些大学里上学,然后接管领导职位,以此保持其统治地位。即便后来这些大学开始面向全国招生,也仍然主要面向贵族家庭,平民子弟因为无法掌握贵族们要求的希腊语和拉丁文而被自动排除在外。

随着时代的发展,常春藤名校的录取标准也在不断变化。从最初的只看家庭背景,到后来重视考试成绩,再到如今既看重成绩又要求各种“素质”(如体育特长、艺术才能等),但这一切都不过是精英阶层为了保持其子女录取比例而设置的门槛。这些所谓的“素质”,也并非真正为了培养学生的品格和能力,而是要求具备贵族气质且符合美式传统精英阶层的特质。

在常春藤名校里,学生们的生活节奏与中学时期并无二致。他们为了保持优秀的成绩和丰富的简历而忙碌于各种选修课和课外活动中,却往往不知道这么做的意义何在。他们的自信心建立在外人的评价上,他们追求的是如何在未来混迹上流社会,而非如何成为一个真正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人。

二、大牌教授:缺席的课堂与缺失的独立思考能力

如果说常春藤名校的应试教育还让我们感到些许震惊的话,那么美国大学大牌教授的缺席则无疑让我们大跌眼镜。在我们普遍的观念中,大学教授应该是学识渊博、诲人不倦的智者,是引导学生走向学术殿堂的灯塔。然而,在《优秀的绵羊》一书中,作者却告诉我们一个截然不同的现实。

德雷谢维奇在耶鲁大学教书十年,他深刻观察到,在现如今的美国高校中,大牌教授往往并不给本科生上课。给新入学的大学生上课的基本都是临时性教职员,如博士后、在读博士生或其他全职的非终身教授。这些临时性教职人员虽然教学热情高涨,但往往缺乏教学经验和足够的指导能力。他们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却得不到足够的支持和认可。

那么,为什么最好的老师不教学生呢?原因在于高校的办学逻辑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二战后美苏争霸的背景下,美国政府为了压过对手,给各个高校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科研经费。这些大额的经费促使整个大学系统把重心转向了学术研究,研究型教授成了好教授的标准。在这样的环境下,教学和指导学生自然就被放在了次要的位置。

更令人担忧的是,即便是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们也很难获得独立思考的能力。大学教育本应帮助学生建立自我意识,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然而,在如今的高校课堂中,大班授课、教师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师生之间的交流频率极低,学生根本得不到针对性的指导和反馈。这样的教学方式,又怎能培养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学生呢?

三、公立大学与小型人文学院:教育变革的希望之光

面对常春藤名校和大牌教授的缺席所带来的种种问题,我们不禁要问:美国大学教育还有救吗?答案是肯定的。虽然现行教育体系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但并非所有的美国大学都如此。公立大学和小型人文学院就是目前最符合教育精神的学校类型之一。

公立大学以其真正的多元性而著称。与常春藤名校相比,公立大学在种族、肤色、性别上的多元化做得同样出色,更重要的是在经济层面上也更为多元。公立大学的学生构成更符合真正意义上的多元,他们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和家庭背景,这样的学生群体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同情心。

此外,公立大学的学风也更为严格。由于公立大学不依赖校友捐款,所以不必担心得罪未来的校友或伤害学生的脆弱自尊。老师对学生的个人关注也会更多,他们会严格要求学生,确保他们真正掌握所学知识。

除了公立大学外,小型人文学院也是教育变革的希望之光。这些学院秉持着博雅教育的理念,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而非仅仅关注排名和职业培训。他们不把自己视为职业培训场所,而是更关注教育本身、关注思维的训练、关注好奇心的培养。在博雅教育的理念下,学生们有机会接触广泛的知识领域,培养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建立自己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

博雅教育认为,教好学生不在于帮学生找一个好工作或者给他们一个极其狭窄的科研方向,而在于对他的人生有帮助,帮他建立一些人生价值观。这样的教育理念与现行教育体系中追求短期目标和功利化的倾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四、结语:重新审视美国大学教育

《优秀的绵羊》这本书带给我们最多震撼的地方在于,原来教育最发达的美国面临的问题和中国居然如此相似。两国教育市场的相同点可能远远多过不同点。我们都在追求所谓的“好大学”、“好工作”,却往往忽略了教育的本质和目的。

我们不能因为这本书就否定了美国大学教育的先进性,更不能就此认为中国的大学教育办得很好。我们应该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认识美国大学制度及运作模式,重新审视我们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帮助学生建立自我意识、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过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读书心得:《优秀的绵羊》揭示名校光鲜下的弊端,教育应重本质。批判盲目追求名校,鼓励独立思考,教育应培养全面人才。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 《优秀的绵羊》读书笔记

评论 抢沙发

更好的WordPress主题

支持快讯、专题、百度收录推送、人机验证、多级分类筛选器,适用于垂直站点、科技博客、个人站,扁平化设计、简洁白色、超多功能配置、会员中心、直达链接、文章图片弹窗、自动缩略图等...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提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